本文整理自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华博咨询总经理岳晋平先生线上课程《人力资源规划必备的分析技术与方法》。
经过测算我们发现他们公司目前跟单报关的人,工作量并未饱和,就是说百分之三四十增长,现有人员其实是能够支撑的,这些人不需要增加。
接下来,销售管理人要增加吗?因为销售团队大了,增加销售管理员这没毛病,但是在他们公司就出来一个大问题。这家公司很多销售都是驻外的,而且不是一开始就有1个驻外点驻扎3个人或者4个人,而是一开始先去1个人先到处跑市场。过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定基础后,才能把这个点变成1个常驻的点,才有3-4个人去驻扎,这时就算正式驻外点了。
那么我问的问题是:在去年一年里面你有没有只是前期跑市场这种情况出现?他说没有。我说那行了,咱们就把明年要跑多少个点,这几个游骑兵把它单加进来,作为我们销售员的人数,但是因为这些人都得需要管理员来管。一个管理员管多少人,他说管20个人,我们就拿管理员这个数1:20去除,就算出管理人员的数来,从销售体系算出区域经理数,然后算出管销售的企管部的部长、副部长的团队人员数量,依据他们公司的习惯,每个处长或副处长团队里面会跟一个行政助理,所以我们就把这些行政助理的数量也算进来。。
这家公司当时有个要求是卖的东西多了,增加40%了,跟单的人工作量大了,其实安装的工作量更大。安装越来越复杂,要求越高,我们安装组织人员是不是得增加?怎么增加?按项目数量增加,注意这跟销售额是不一样的。在国外跟进安装的团队,比方说1个国家它基本上以国家为单位,1个国家的安装团队有5个项目到头了,出来第6个项目必须增加1个人。但是如果这个国家只有1个项目,另外国家也有1个项目,这俩项目必须是两个安装团队。基于这种特征,我们比方说在组织安装团队增加了10%的人,基本看起来满足需求了。
最后再测算中台的人、后台的人。在测算中台、后台的时候,因为它没有研发这个体系,最后测算结果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他们中后台的人数不应该增加,应该减少。我们用回归分析算,贡献值计算法,比例法,结合当地的情况,结合个人工作量,还计算着可能的工作量——其实从实际上做不到这工作量,用这种方式的话反过来算。整个算完以后,他们的中后台的数量不光不应该增加,还应该大概减少9%。
这个项目做完以后,你发现首先第一个人数是有增加人数的地儿的,比方说销售团队,是吧?然后有不变的,比方你的跟单系统人数是不变的,当然了你安装组织这个系统,我们叫做客服这个系统,也有增加,但是增加少一点。中后台呢,这块人数要减少的,要实际看的话,你发现例如法务最少是一个人,财务最少是两个人,这都有最少的这么一个数在这儿,你要在这个数和我们测出来的数之间你找一个点。
所以最后我们建议方案,这个公司总人数不变,但在内部前线部门大概增加了10%左右,10~15%之间,然后后台部门减9%。方案拿到上级公司去以后,国际公司认为测算的很科学,他们那时候其实涉及不到干部选拔、干部培养,所以我们基本上是按照静态的方式给他做的测算。
然后测算完以后,未来2~3年招哪个层级的,招多少人,哪几块人哪层级招多少人。营销人员、服务人员、行政人员、跟单人员这几个序列,每一个序列作为一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大概招多少人,整个测算完了之后作为未来几年人员编制。
最后呢,上级单位也比较满意,比较认可这个项目,后来他们在国际公司下属的几家里面全面推广。
我们来看看我列出的这个表,为了把我刚才的内容能够直观地跟大家讲,我在这画了一张表,为了大家能够了解清楚,
样例中,大家看年度的的目标,2019年这一列。人力资源需求数是120人,预测年内需求增减人数,就是今年离职的和进入的,增减人数加了20个人。年末总需求是140个人,到年末我们一共总需要140人。年初既有人数是120人,大家注意调入或升入人数就进到我们公司来有5个人,然后有3人退休的,调出或升职的不在我们这团队的15个人,离职有2个人,这就是动态的数据变化。总计有20个人的变化进出,年底既有人数是105人,最后的话人力资源的不足35个人。新进人员估计会走3个人,所以我们2019年的净需求是38个人。
每年我就拿这张表去往后推,一年年往后推,依据什么呢?依据升职的人数有多少——就是咱们马尔科夫那张表,退休的人数有多少——依据咱们用年龄测算的,进调出晋升的人数——是我们用马尔科夫那张表算的,离职人数我们是用实际的每年离职率来算的,辞退人数我们是用淘汰率算。那么最后每年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假设我们的淘汰率离职率都不变的情况下,我可以1年2年3年……把5年全算出来,那么算完以后就知道人力资源的招聘配置环节,每年工作量有多大了。
从例子中我们看到,不是想象中的只要业务不变、人数不变情况下,我就没有工作量;亦或业绩增加了不少,人数一定要增加不少,不一定。这么做完测算以后,我们能看到最后一行中,2019年的工作量大,往后就会小了。然后我们也可以分析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工作量的变化。
这是人力资源的一个供需差异比较表,大家看这张表的话,可以在头脑中改造一下。现在横向的标题是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是吧?下面第一行不叫人力资源需求数,可以换成业务要求或者营收数据,可能就变成了1个亿2个亿、3个亿、5个亿8个亿……写在第一行。你们公司如果有生产系统的话,你可以在第二行写上产量要求,就是卖这么多东西需要多少产量,可以按照收入除以价格,把产量来写在这儿。第三行目前的总人数,你可以把目前比如是120人写在这儿。第四行比如是销售系统基础人员测算,可以按照贡献值分析法或者工作量分析法,把销售人员算出来,再接着里面可以出一个分支把销售管理人员的数量计算出来写在这。
接下来,第二部分是生产系统人员,生产人员是按照上面第二行就生产量来算,生产人员生产量和产线的产能来算,大概需要的人是多少人,最后我算出来因为产量扩大,我每年都要增加多少人。算完以后,大家注意还有生产辅助人员是第二块,第三块生产和辅助车间的管理人员都要单独测算一遍。测算完了以后,还有研发人员,如果你们公司是立项这种方式的话,那么你必须前面加一个立项总数,如果你要没有立项,只是说对工艺革新改进,你只要进行正常的工人或产线辅助等进行计算,用比例算就ok了。
这部分算完人数以后,你就按1年2年3年4年往后算,算完以后的话,这时是把静态的数据算完了,预测完了。接下来,我们开始把动态的内容调进去,动的内容怎么调呢?第一个招聘比例,第二个马尔科夫比例,第三个淘汰比例,第四个主动离职率。
那么你把这些数据都得到这样的数据,得到这个数据的话一乘就过去了,但是你说不知道哪来的数据,我也不晓得怎么得到这种数据,你就一年一年算。19年,比如年你从16 17 18这三年算算出这些数来,比方说我们退休每年退多少人,拿数一拉,拉完了以后的话,你算一个统计数出来就完了。这个数是统计来的。
调出或晋升,看有多少人晋升了,那么晋升是单独算。我们算这个时候,得把层级分开了,才能有晋升这个概念是吧?然后我们把晋升的数据得到了,最好的方式是不同层级的晋升的比例得一个百分比,我们可以在2021、22、23每年都乘这个比例,可以自然算这个数。你要说我就不那么干,我就每年推,每年第二年基于头一年的数据推,也行。关键你得把晋升、调出都得分开,同时注意如果晋升是按照管理序列算的话,不同的级别得写出来。如果你不是按管理序列,你按技术序列算的话,你也得把技术序列不同的序列把数都统计出来,最后你算晋升这个方式才有效,就是马尔科夫那个模型,拿它单算一遍,所以叫做人员调整。
离职比较容易,多少人离职一般会有个比例,拿这比例一算就完了。你要算一个粗数的话,全公司离职率我就统一算。你要算细数的话,中层、高层、普通员工离职率或者算管理序列、研发序列、销售序列或者是生产序列,不同序列的离职率是吧?你切的越细,离职率利用率越高,说白就这么一个意思。
那么算完以后的话,你把2019年全算出来,算完以后你再算2020年,计算法完全一样,2020年算完以后算2021年的,一年一年一年往前算,就要总能把它给算完。算完以后注意,其实这张表,最后我们产出的时候就是一张大表,每年的业绩,这个业绩所对应的总人数,不同群体的人数,不同层级的人数,然后如果管理序列里面分层级,你的研发分层级,你的技术人员分层级,不同这个层级人数表达出来。如果你要能把这个表示出来,你每年的人数变化就是静态人数变化,一目了然。但是你要知道,当把这个动作做完以后,还要考虑通过人力资源动作能不能实现,假设不能实现的话,我们还是得调整这个数。
岳晋平 华博咨询合伙创始人,资深咨询顾问,管理学博士,著名人力资源专家。30余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运作经验,以及20余年的咨询、培训经验。曾就职于中国航天部、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雪佛龙德士古石油等公司,担任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总监和人力资源审计专家等职务。曾作为人力资源资深讲师受聘于北大国际MBA、 EMBA、香港白领学院等国内数十家著名培训机构,是数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和外资企业的常年固定培训讲师,深受学员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