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170100

华博观点

中国宠物医院行业收并购整合要点浅议

来源:华博咨询  作者:雅欣  时间:2025-09-08

中国宠物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宠物医疗作为第二大细分市场,已成为资本竞逐的热点。然而,收并购的成功绝非简单的资本叠加,其后的整合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华博咨询在深入剖析中国宠物医院行业收并购浪潮中的核心整合挑战与成功要素,基于行业数据与案例,从“制度体系整合、能力优势互补、文化有效融合”三个维度,系统性地提出整合策略与实操要点,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参考。

一、制度体系整合:构建标准化、可复制的运营与管理体系

制度整合是收并购后实现协同效应、降本增效的基础。其核心在于将收购方的标准化管理体系(SOP)有效植入被收购医院,打破原有的“孤岛”状态,实现统一管控。

1.财务体系一体化。

许多单体或小型连锁医院财务制度不规范,存在核算口径不一、信息不透明、资金管理松散等问题,为并购后的财务风险管控带来巨大挑战。据华博研究,统一ERP系统,强制部署统一的财务软件(如SAP、用友、金蝶等),实现所有门店财务数据的实时、准确汇总;标准化核算科目,统一收入、成本、费用科目的界定,确保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与真实性;集中采购与支付,建立集中采购平台,整合供应商资源,提升议价能力,降低药品及耗材成本(通常可降低10%-15%)。同时,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加强预算控制和现金流监控。

2.人力资源体系标准化。

单体或小连锁宠物医院的薪酬绩效体系五花八门,核心医护人员流失风险高。据华博研究,建立统一的薪酬绩效(KPI)体系至关重要,建立与医疗质量、客户满意度、经营业绩强关联的标准化绩效考核方案。例如,将医生的收入与“处方金额”脱钩,转而与“复诊率”、“客户好评度”、“疑难病例解决率”等健康指标挂钩;要设计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为医生、技师、护士提供系统的职称晋升和专业技能培训通道,增强员工归属感,同时对这三个全体产生长期有效的激励,根据《2023年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超过60%的兽医认为“职业发展空间”是选择平台的首要因素,高于“薪酬水平”(52%)。

3.医疗服务质量(SOP)管控。

华博调研发现,单体或小连锁宠物医院诊疗流程、服务标准、病历管理不规范,医疗质量参差不齐。我们建议,并购之前需要先建立并完善一整套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系统,并购后强制推行临床SOP,制定从接待、问诊、检查、诊断、治疗到术后护理的全流程标准操作程序,确保不同门店的服务输出质量稳定;同时建立病历管理系统, 统一电子病历(EMR)格式,便于病例研究、客户追踪和跨院区专家会诊。

我们通过公开信息研究新瑞鹏集团并购案例,在并购后,大力推行其“阿闻宠物”互联网医院平台和ERP系统,实现了旗下超过1600家医院(截至2023年数据)在供应链、财务、客户数据等方面的初步整合,奠定了规模化运营的基础。

二、能力优势互补:实现“1+1>2”的战略协同

收并购的价值不仅在于门店数量的增加,更在于双方核心能力的交叉赋能,构建更坚固的竞争壁垒。

1.品牌与流量赋能。收购方(通常是全国性连锁品牌)将其强大的品牌信誉、市场营销能力和中央线上流量入口(如小程序、APP、美团/大众点评运营)赋能给被收购的单体医院。一般而言被收购医院可快速获得品牌背书和客流量导入。据行业估算,加盟或背靠大型连锁品牌后,医院初期客流量平均可提升20%-30%。

2.供应链与采购协同。这是最直接的成本协同效应。整合采购需求,与国内外顶级药品设备厂商(如硕腾、默沙东、希森美康等)建立战略合作,获取更优的价格和采购条款。据华博顾问的研究大型宠物医院连锁集团的采购成本相比单体医院可低15%-25%。这部分成本优势可直接转化为利润,或用于设备升级,提升竞争力。

3.专业技术与人才资源共享。通过建立中心医院转诊体系,即“中心医院(疑难重症)—专科医院—社区全科医院”三级转诊网络。让并购后的社区医院能够处理常见病,同时将复杂病例顺畅地转诊至拥有先进设备和专家团队的中心医院,提升整体治愈率和客户信任度。

建立并完善知识管理系统(KMS),建立内部培训平台和案例库,组织专家巡诊、线上讲座,快速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华博顾问研究瑞派宠物医院集团,在并购各地优质医院后,非常注重内部专家资源的流动和共享。其设立的“瑞派学院”定期组织培训,并将北京、上海等地的眼科、骨科专家资源输送到全国其他省市的门店,有效提升了区域性医院的技术短板。

4.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大型收购方将成熟的数字化工具(智能导诊、AI影像辅助诊断、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输出给传统医院,帮助其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据华博顾问研究,使用CRM系统的宠物医院,客户复购率平均可提升25%以上,AI辅助读片(如X光、B超)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尤其对年轻医生助益显著。标准诊疗模板的建立与推动,直接对业务产生超过20%的业绩增长。

三、文化有效融合:留住“心”才能留住“人”

文化融合是并购与整合中最柔软也最困难的环节,尤其宠物医院是高度依赖资深兽医和核心团队的知识密集型组织。

1.建立尊重与信任。并购整合后要保留核心团队自主性,创始人/核心兽医团队往往有强烈的“家文化”情怀和医疗自主权诉求,强势的“总部管控”容易引发抵触情绪,导致关键人才流失。据华博顾问研究,采取品牌统一,“一院一策”的整合方式是目前的主流,对于经营良好的优质医院,并购初期可采取“软整合”,保留其原有品牌作为子品牌,保留经营团队整体负责,仅在后端供应链和财务上协同,逐步推进融合。有效的方法包括使用股权捆绑与长期激励,采用“现金+股权”的交易方式,让原股东和核心医生团队持有并购主体的股份,将其利益与集团长远发展深度绑定。例如某大型宠物医院连锁集团在收购某地知名医院时,创始人因不认同总部的强势文化,带领整个医疗团队离职,导致收购的仅仅是一个“空壳”,价值大跌。这是文化融合失败的典型教训。

2.统一使命与价值观。单体宠物医院与小连锁的弱项是对长远未来的模糊性,创始人对于文化的认识不足,并购后,不能只讲制度和KPI,更要强调共同的使命。例如,将“宠物福利第一”、“回归医疗本质”作为所有医院的共同价值观,通过举办技术比武、优秀病例评选、关爱流浪动物公益活动等,增强新团队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3.有效沟通管道体系的建立。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整合沟通会,设立整合过渡期负责人,及时解答员工疑虑,收集反馈。倡导领导者以身作则,高管需要亲自走访被收购医院,与核心团队面对面交流,传递尊重和重视的信号。

4.建立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定期的访谈、沟通、员工调查,进行条线、层级与年龄段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推出各类制度与规范,进行人才的选用育留。行业调研显示,在收并购后离职的核心员工中,超过70%是由于“与管理层理念不合”、“无法适应新公司的文化”而非“薪酬原因”。

中国宠物医院的收并购已从“跑马圈地”的规模竞赛,进入“精耕细作”的整合运营时代。成功的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三者并举:

1.制度整合是“骨架塑造”,提供了规模化、标准化运营的基础,决定了效率与成本。

2.能力互补是“血肉再组”,通过资源协同与赋能,真正创造增量价值,构建护城河。

3.文化融合是“灵魂重构”,是稳定军心、激发组织活力的根本,决定了并购的长期成败。

对于计划进行收并购的行业玩家,华博咨询建议在并购前,做好详尽的尽职调查,尤其要评估目标医院的文化匹配度与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并购中,设计灵活的交易结构,利用股权等工具锁定关键人才;并购后,成立专门的整合项目组,制定清晰的“百日整合计划”和长期融合路线图,系统性地推进制度、能力和文化三大层面的整合,最终实现从“物理叠加”到“化学融合”的质变。

 

 
 
Copyright(C) 北京华信博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6209号-3